索引号 | 001008009005016/2023-00322 | ||
组配分类 | 工作计划与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农业农村局 |
生成日期 | 2023-02-0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圆满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交出了农业农村部门的高分报表。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7.2亿元,同比增长3.5%,高于全省平均值0.7个百分点;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64元,同比增长7.2%,增速居全省第五;低收入渔农户人均收入17723元,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长11.5%。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一是在全省率先完成粮功区整治优化。专班化推进粮功区整治,8月底,成为全省首个全域完成粮功区整治优化的地市,整治工作入选省审计厅完成“七张问题清单”优秀案例。加大助农惠农力度,在全省率先出台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政策,增加粮食生产补助,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到8.7万亩,新增岱山万头猪场,挂牌3家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全市生猪自给率提高到50%以上,全面完成粮食、生猪、蔬菜生产任务。以主干道沿线两侧农田和重点农业乡镇等为重点,开展抛荒地整治,全市整治抛荒地5827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62%。二是大力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事服务水平。在全省率先实施万亩农田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第一批6个项目面积4115亩已全部启动建设,全年新增省级高标农田2156亩。立足海岛实际,加大新品种、新机具、新技术示范应用,今年新建省级农机服务中心3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7个,新增各类新型农机装备640台(套),农机装备量相当于我市前三年总和,全市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4.3%,高出省定任务10.1个百分点,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7%。三是加快农业绿色发展。会同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制定全市渔农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农业减碳增汇。深化“肥药两制”改革,配方肥推广超过3500吨,市级统防统治示范服务主体达到3家,“浙农优品”试点主体入库率和农资店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涉农环保整改通过省专家组验收。嵊泗贻贝养殖系统、普陀佛茶文化系统和岱山沙洋花生种植与利用系统列入第一批省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单,打响了“舟叁鲜”品牌影响力。全市新增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15个、累计达50个。定海区净零碳乡村试点被生态环境部全国推广。
(二)海岛美丽乡村品牌不断擦亮。一是海岛未来乡村亮相全省赛道。围绕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构建现代海洋城市幸福共同体的目标,研究出台海岛未来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评价办法》,滚动推进两批17个未来乡村建设,成功创建定海马岙、嵊泗花鸟等10个省级未来乡村,整体智治马岙模式、村企联姻花鸟模式、绿色发展东极模式等一批标志性做法为全省未来乡村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本。注重未来乡村的民生功能,10个省级村均完成“一老一小”场景落地。二是美丽乡村美丽海岛不断推陈出新。首创制定《美丽海岛建设规范》,以“微改造、精提升”分层分类分批推进美丽小岛基础设施和风貌提升,全年新增美丽小岛4个、美丽乡镇5个、美丽风景带4条。普陀东极村新入选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嵊泗县、定海区新入选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工作优胜县。三是渔农村环境实现大幅提升。完成东西快速路沿线渔农村环境提标整治工作,整治路段19.35公里,有效提升了沿线环境。实施新一轮渔农村环境全域整治提升攻坚行动,明确村庄“五清”、农田“五无”整治标准,本岛和海岛乡镇(街道)主干道两侧渔农村全部达到“二星级”以上标准。
(三)强村富民改革实现新的突破。一是深入实施“小岛你好”强村富民集成改革。积极融入“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制定12个小岛21个村“一村一策”集体经济提升发展实施方案,前三季度,12个岛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速10.5%。全力支持嵊泗县建设海岛共富样板,成功争取省农业农村厅在省级部门率先出台《支持嵊泗县走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工作方案》,给予十条极具含金量的支持政策。印发《全面深化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贯彻落实工作清单》,“一村一策”制定发展方案,全市实施5个飞地抱团项目,累计组建强村公司18家,推动160余家企业结对帮扶100个村,全市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70%以上。嵊泗县以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家底、岱山县东岙村盘活“三资” 趟出集体经济新思路入选全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典型案例。二是海岛万幢农房激活成为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重要抓手。出台了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发展规划和盘活示范区创建评价办法等相关政策,全市新盘活闲置农房603套、累计4300余套,新增4个闲置农房示范区,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因地制宜发展“农房+”产业,持续引进漫居、秘境、大乐之野等一批知名民宿品牌,培育了嵊泗东海五渔村、东极村等一批渔农家乐民宿特色村,实现更多渔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闲置农房盘活典型案例获《人民日报》报道,全面激活海岛“闲置农房”助力共同富裕入选全市首批十大最佳实践。三是数字化改革赋能更多便民服务场景。建设舟山数字乡村大脑,全面实现与省厅“浙农田”“浙农牧”“浙农富裕”等13个统建应用场景的落地贯通。17个未来乡村在浙里办“我的家园”上架率,以及“浙里未来乡村在线”村级驾驶舱的上线率、指标完成率、通过率均达100%。建成“海岛e间房—民宿一件事”特色应用场景,被评为全省数字政府第三批优秀案例。开发“海岛蔬菜生产保供e服务”“犬猫宝”“农业碳管家”等特色应用场景,均被列入省级应用“先行先试”,其中“犬猫宝”入选2022年度全省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优秀应用”。
(四)农业农村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有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首次举办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全员轮训,切实提高村书记格局站位和履职能力,入选全省第一批农民培训促富品牌。抓好渔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培育农创客600名,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培训1525人次,全市新认定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6家、累计41家。二是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推动省级善治示范村、市级清廉村居扩面提质,新创建省级善治村30个以上,覆盖率达65%以上,居全省前列。定海区新建村获省级清廉建设示范单位,普陀区黄杨尖村等6个村获市级清廉建设示范单位,市级清廉村居覆盖率达50%以上。定海区马岙村数字赋能渔农村“善治”成功入选“浙江省乡村振兴十佳创新实践案例”。三是低收入渔农民生活更加托底。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作用,落实低收入渔农户“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开发304个公益性岗位,助力就近就业获得稳定性收入。全市低收入渔农户医疗政策性补充保险100%参保,全面消除低收入渔农户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以下现象。
二、2023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3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定位,以“千万工程”二十周年为切入点,深入实施六大工程:
1.实施海岛农业强基工程,推进高质高效新发展。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9万亩、产量0.58亿斤以上。发挥3家国家级、5家市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作用,确保能繁母猪保有量6000头以上,年出栏生猪12万头以上。巩固提升1.6万亩蔬菜基地,保持蔬菜年播种面积10万亩以上、产量11万吨以上。做好“非粮化”整治后半篇文章,持续深入推进抛荒地整治,计划新整治抛荒地2000亩以上,确保重点区域应耕尽耕。深入实施万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动,保质保量完成第一批6个项目建设,启动建设第二批项目面积5000亩以上。
2.实施乡村产业提质工程,丰富拓链延链新业态。借鉴农业经济开发区模式,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业农村投资创业,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重点抓好岱山7000亩农业产业园区等项目招引。加快普陀展茅现代智能蔬菜基地(未来农场)、嵊泗泗礁生态农业产业园(数字植物工厂)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新打造2个乡村产业融合示范区。聚焦提升海岛渔农业机械化水平,重点布局建设“1+2+N”产业服务平台,即推进嵊泗贻贝全程机械化试点项目,建设六横、桃花2个农事服务中心,打造3-5个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争取形成海岛丘陵山区农事30分钟服务圈。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扩大“舟叁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支持嵊泗贻贝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和省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提升海岛特色产业品牌。
3.实施美丽乡村擦亮工程,提升宜居宜业新环境。坚持一村一品、一岛一景,重点抓好本岛展茅黄杨尖村、盐仓新螺头村等的整体提升。完成5个美丽小岛、4个美丽乡镇和3条“同舟共富”海上示范带建设。编制《365bet知乎_365体育平台bet下载入口_365277未来乡村建设规划》,打造高品质的乐居、乐业、乐游的现代幸福乡村,形成一批海岛未来乡村标志性品牌。全市计划新启动建设海岛未来乡村12个,力争新创建省级未来乡村10个。完善城乡一体的规划建设和风貌管控体制机制,实施农房、村道、管线渔农村新“三大革命”。高标准推进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渔农村环境全域整治提升“星级”村庄实现争先进位。
4.实施乡村集成改革工程,拓宽富民增收新渠道。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一岛一村一策”制定集体经济发展方案,促进多元化发展。加强典型示范和项目引领,引导推进抱团发展,每个县(区)实施“飞地抱团”项目1个以上。到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稳定在70%以上。深化海岛万幢农房激活行动,促进“农房+”产业发展,让渔农民就近创业就业,全市新增盘活闲置农房700套以上,累计达到5000套。有序推进12个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示范区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力。指导定海区马岙街道实施好土地二轮延包试点。深化“两进两回”机制,全市新培育农创客600名、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家以上,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300人以上。
5.实施数智创新赋能工程,优化精准应用新场景。迭代升级“海岛e间房”特色应用,在全市推广应用。推动“海岛蔬菜生产保供e服务”建设,形成对全市蔬菜生产动态监测、精准服务的管理格局。推进海岛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生活方式数字变革,新创建省级数字渔农业工厂3家,启动第三批12个未来乡村建设,推动各项数字服务直达乡村。总结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1镇4村)治理经验,结合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应用,扩面推广“四治融合、整体智治”系列应用场景,着力打造乡村善治的舟山品牌。
6.实施三农要素保障工程,构建服务乡村新体系。发挥好市委农办牵头抓总作用,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抓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强化清单式管理,积极协调各部门整合落实土地、资金、项目等各类保障,形成整体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在全省争先进位。加大专题培训力度,提高村书记、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干事创业的主动性,更好地履行村级主体责任。